近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,宜春市锂电池成功入选,系我省唯一入选地区。

宜春市是国内最早规划布局锂电产业的区市之一,通过完善锂电新能源产业体系、探索碳足迹标识认证协作机制、创新政策保障机制等方式,推动了锂电新能源与绿色低碳经济协同发展。

一是完善锂电新能源产业体系。探索建立龙头拉动、配套跟进、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模式,通过推动头部企业设立研发机构,推进大院大所与政府进行校地合作,鼓励锂电新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,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等措施,搭建锂电产业发展平台,引导企业创新发展。构建全流程、全要素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,覆盖锂资源开采、浮选、冶炼等上游,锂电池材料及锂电池制造等中游,锂电池应用及回收等下游各主要环节,产业规模连续两年过千亿元,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完整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城市。
二是探索碳足迹标识认证协作机制。建立部门协同合作机制,健全信息共享、定期研判、协同联动等工作机制,细化工作措施,明确工作任务,稳妥有序、科学高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。探索产业链协同降碳模式,依托完整的锂电产业链条,强化上下游企业间技术合作、经验共享,推动产业链碳足迹精准化核算与应用,促进产业链协同减排。
三是创新政策保障机制。构建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,出台《宜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》以及能源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“碳达峰十大行动”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。设立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和科技基金,每年安排8000万元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和约6000万元科技基金,支持锂电等重点产业开展科技创新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,设立碳基金,推广“GEP信贷通”模式,创新推出“数碳融”“云碳贷”等专属金融产品,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坚实金融保障。

下一步,宜春市将积极探索、深入开展试点实践,全方位、全链条、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、落实、落地,不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,为全国碳足迹标识认证提供“宜春样本”。 |